当前研究微观行业和企业没有太大意义,因为宏观周期在持续下行,这时候做什么都很大概率是错的。当前被追捧的行业肯定估值被高估,不被追捧的行业肯定高风险,企业更是这两种情况的放大。真正在淬炼中能活下来的行业和企业,只有淬炼之后才知道。
现在只能研究宏观,在大周期下行的阶段里,应该做些什么,或者,应该准备些什么。
时间、空间、能量、物质,构成自然的四大基本因素。能量和物质能够用质能公式进行相互转换,四大因素变成了三大:时间、空间、能量。
构成自然界三大因素:物质、能量、信息,不认为信息是自然界的基本因素,而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因素。而人类社会的基本因素应该与自然不同,除了信息,还有情绪、认知等。
找到自然界三大因素的意义在于,做行业分析可以将最基本的矛盾归结于此,即为第一性原理的底层逻辑。比如交通行业,是空间和时间的矛盾,大家都希望缩短旅程时间,尽快到达目的地,在动力不发生大变革的情况下,道路越宽敞越直达,越能以所能及的速度行驶,时间越短。但是,拥堵压缩了通行空间,通行速度降低,时间拉长。在很长时间内,速度很难有大的跃升,所以交通问题是空间问题。修更好的路、更多的路、道路分级是对策,限行的目的不是限制数量,而是争取时间来修路。汽车行业与交通行业不同,不是空间和时间的矛盾,是能量与空间的矛盾,汽车不像航空、火车、电力行业,只有狭小的空间可供放置发动机,所以如何在一定空间内高效的储存和释放能量,是核心。
即便软件行业也是如此,比如网络安全行业,它的核心是攻防算法,但软件也需要部署,需要在客户的IT系统中找一个位置安装,可能是网络边界,也可能是PC机或者服务器。经常有些企业推出新产品,用了新技术,但这些软件产品还是需要安装在这些IT系统中,而这些位置其实已经被其他厂商占据了,对于客户来说,供应商升级产品接受起来可能比导入新的供应商更容易。
消费电子的核心矛盾也是空间。大家都知道摩尔定律,摩尔定律说的是每隔18个月IC的成本下降一半,下降一半的逻辑是单位晶圆上可以容纳更多的晶体管。更多的晶体管就可以并行进行更多运算、存储更多数据,给软件更多的发挥余地。PC、笔记本、手机,终端越来越小,越来越轻便,功能越来越强大,其实是不断在解决如何在狭小空间内塞入更多器件的问题。
再返回宏观,首先历史发展是周期性的,气候变化、权力兴衰、科技发展,都是高高低低的。Ray Dalio把近代人类社会的宏观周期视同债务周期,债务是权力、情绪、科技的集中体现。科技能够改造自然,改变人们生活,影响大众情绪,引导权力释放,周期性被放大,变得大起大落。互联网、信息技术,通过拉近人与人的距离,改变了人们社交、购物、娱乐的方式,人们变得激动、乐观,权力以资金的形势,通过金融机构被大量投入其中,引发房地产、石油、股票市场的涨跌,人类社会被带入持续了几十年的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周期。
互联网周期结束,下个周期没有接续上,债务周期持续下探。没办法只有等,关键是要知道等什么。
如果说互联网重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,但没有改变生活的内容。以购物为例,电商购物与没有电商的购物,体验不一样,但买的东西其实没有差别。社交也是如此,从打电话变成发短信、发微信,依然是在聊天。滴滴打车、美团外卖,叫到的还是司机师傅开来的车,送到的还是黄焖鸡米饭。
新的周期会是什么,我觉得是人们买到的东西不同了,是结构性变化。比如汽车,电动无人车结构性替代汽油车;AR/VR结构性替代手机和游戏机;智能家居结构性替代家电。人们衣食住行的消费需求不会变,对社交、娱乐、医疗的需求不会变。但是,新周期还需要时间等待。多久不知道,反正现在是十分难受。如果考虑到政治不稳定,这个难受有可能被无限放大,但愿新周期早点来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