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府与民众的关系

政府与民众的关系,儒家思想统治千年,早已将政府置于民众之上,排列关系是:政府、父母、自己。“孝”为上,忠孝不能两全下,鼓励选“忠”。这种思想又被道德化和礼数化,使得中国人时时刻刻都在受其支配。但事实上,政府、家庭、自己,都是在一个水平线上的,而不是上下关系。政府由民众养育,承担民众做不了的事情,比如国防、基础设施建设、医疗和交易体系建设,这些事情过于庞大和收益甚微,因此民众不会去做。但民众做得事情也是政府做不了的,比如产生需求,只有个人才要衣食住行,政府没有这样的需求,也不知道如何选择,因此无法造就合理的竞争。

很多人觉得这种错位没有什么大紧,政府想做大家长就做好了,就像我们伺候老人也没什么大不了。但核心是经济发展的扭曲,上面提到,政府的需求以国防、基建、教育医疗为主,但不懂得选择,一旦政府强势,民众弱势,国进民退,它的需求替代了民众的需求,就会在无法市场化的领域进行投资,其中的腐败、非理性决策无法避免,其未来收益是要打折扣的。关键问题,政府投资的钱哪里来?民众都成穷光蛋了,税收指望不上,卖地?出口?没有富有的民众,这些都是无源之水。政府只能借钱,发国债,埋单的要么还是民众,要么就是海外机构。当国家经济下滑,过去的投资没有形成收益,还不上债的时候,自己的民众可以被治得服帖,海外机构可不是吃素的。美国的适时加息就可能成为压倒政府的稻草。

实话说,政府债务违约,本质是政府拿了民众的钱去大肆消费和无脑投资,但受苦的是民众,因为政府借钱时的抵押物是真正能“下蛋”的税收创造者,即本国企业和纳税民众。最终就出现了父债子还的局面,好死不死中国就是一个“认政府做父”的社会!